说文解字 农

首先申明,本文对“农民工”的阐述,仅限于语言学的范畴,不在社会学的层面讨论此话题。

“农民工”在我国是一个特别的群体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大批农村劳动人口进入城市,从事各行各业的劳动,成为很多行业的产业工人,极大地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。之所以说他们是“特殊的群体”,就因为他们的身份有点尴尬:户口在农村,居所在老家,土地更是在原籍。而自己身在他乡,以农民的身份做着原来工人所做的工作,至少是已经成为不再从事耕田种地之事的一个特殊群体了。我们把这个群体称为“农民工”。

我认为,“农民工”这个词,是“农民工人”的简称。但“农民工人”并非并列关系。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,从结构上来分,就有“并列”、“偏正”、“动宾”等不同的结构关系。在并列结构中,又根据构成并列的成分性质,分为名词性并列关系(绿水青山)、动词性并列关系(推波助澜)、形容词性并列关系(多快好省)等等。而”农民工人”这个词,结构关系却不是“农民和工人”,而是“以农民的身份从事非土地经营的工人”。也就是说,“农民工人”这个合成词,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合成词,“农民”作“工人”的限定成分,具体讲就是从身份上限定“工人”一词。这种情况在合成词中很特别,极易把它视为并列关系。这是其一。

其二,“农民工人”一词中,“工人”简称为“工”,这是没有问题的。犹记“文革”中,“工农兵”是当时极为流行的词语。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,工人也就是当然的老大哥。而农民是“伯伯”,解放军是“叔叔”。“工人”简称“工”之后,“农民工人”也就变成“农民工”了。如此一来,“农民工”一词就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合成词了。但“农民工”的“工”仍然是“工人”之意,而“清洁工”、“送奶工”、“洗碗工”、“电焊工”等等的“工”,更多的是指一种工作、工种。“农民”在“农民工”一词中,仍然是表明身份特征的限定语。而“清洁”、“送奶”、“洗碗”、“电焊”则是表明 工种技能的限定语。虽然这些词都是偏正结构的合成词。

其三,“农民工”再作简化,就变成了“民工”。也就是说,“农民工人”中,“农民”简化为“民”,“工人”简化为“工”,“农民工人”就变成了“民工”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,把“农民”简化为“民”,在表义上是欠通的。但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,这种简化不会让人产生误解,也就可通。但“民工”一词的含义似乎不太宽泛。一般的解释,“民工”是由农村流动到城市,主要从事修建、运输的农民。最典型的就是建筑行业。而这,似乎是对“民工”这个词比较侠义的解释。前面提到的“清洁工”、“送奶工”、“洗碗工”等等,人们也似乎不习惯以“民工”呼之。实际上,广义地来讲,凡是所有在外务工的农村人,都可称为“民工”。只不过是为了更具体的体现他们各自的 工作或工种,才以他们所从事的具体工种来称呼他们。

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。在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(语音、语汇、语法)中,语汇的变化最快,也和社会的发展联系最直接。语汇的变化最能反应社会生活的变化。近几十年来,尤其是网络信息愈加发达的今天,每年都有大批的新词出现,出现的速度之快和数量之多,令人目不暇接。近几年来,许多语言文化部门都要评选当年的“流行语”、”流行词汇“等等,从语言学的视角来反映我们这个多元的社会。如果一个人有更多的社会阅历,可能对”新词”会有更深的感触。“万元户”就是八十年代初出现的新词,但对于今天的零零后来说就是一个陌生的词语。而“农民工”一词之所以到今天也还流行,是因为这个庞大的群体仍然存在,并且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不可缺或的社会阶层,为国家的 经济繁荣做着巨大的贡献。

声明: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E-MAIL:dandanxi6@qq.com

(0)
上一篇 2023年 2月 23日 上午10:47
下一篇 2023年 2月 23日 上午10:56

相关推荐